當護士服第一次穿在身上時 去年秋天,我第一次穿上潔白的護士服。站在實訓室的落地鏡前,我笨拙地整理著衣領,衣襟上的褶皺像新生的蝴蝶翅膀般不安分。走廊里飄來淡淡的消毒水味道,混合著窗外桂花的甜香,這個瞬間的忐忑與期待,成了我在樂山醫(yī)科校護理專業(yè)最初的記憶。 解剖學教室總讓我想起外婆的廚房。戴著乳膠手套的教授像剝橘子般掀開肌肉模型,"看這里,橈動脈的位置就像外婆煮湯時浮起的油花"。我們圍在操作臺前,看著銀色鑷子輕巧地分離筋膜,突然明白人體構造比想象中更精妙。實訓課常上演"急診室故事",智能模擬人會突然心率失常,這時候要像搶購超市特價菜般迅速判斷:先測血壓還是做心肺復蘇? 實習醫(yī)院的走廊像永不落幕的劇場。產(chǎn)科病房里,王學姐教新生兒包裹時說要像包春卷那樣溫柔;急診室里,李醫(yī)生處理外傷的手法比裁縫補衣服還利落。記得第一次給老奶奶測血糖,棉簽碰到指尖時她突然縮手,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孩童般的羞赧:"姑娘,我血管細得像韭菜根,不好找吧?" 每周三的護理倫理課總讓人眼眶發(fā)熱。張老師講述臨終關懷時,陽光正斜斜照在講臺的白大褂上:"護理是月光下托起的手掌,是凌晨三點輸液架旁無聲的守候。"有次模擬醫(yī)患溝通,扮演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同學突然抓住我的手,渾濁的眼睛里泛著水光:"護士,我女兒今天會來嗎?"那一瞬間,所有人都紅了眼眶。 今年春天在社區(qū)義診時,我?guī)酮毦拥膹埓鬆敎y完血壓,他顫巍巍地從鐵盒里掏出水果糖:"跟你們護士說話,比吃降壓藥還舒坦。"陽光透過老式玻璃窗灑在血壓計上,那些在實訓室反復練習的操作,突然都有了溫度。當護士服第三次被漿洗得雪白挺括時,我漸漸明白,護理不僅是靜脈里的藥液,更是生命與生命之間流動的暖意。 教學樓前的櫻花開了又謝,實訓室里的模擬人換了三代,不變的是每屆新生穿上護士服時眼中的光芒。在這個培養(yǎng)過無數(shù)白衣天使的地方,我們學著用專業(yè)構筑生命的防線,用溫度焐熱冰冷的聽診器。當某天在病房為患者調(diào)快輸液速度時,或許會想起那個對著鏡子整理衣領的清晨,想起護理不僅是門技術,更是關于生命最溫柔的注腳。
TAG標簽:
樂山醫(yī)科校護理專業(yè)